>
网站首页期刊介绍通知公告编 委 会投稿须知电子期刊广告合作联系我们
最新消息:
血浆中抑癌基因MGMT、P16、CDH13和RASSF1A甲基化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钟云华1  范敏娟2 
单位:1.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老年医学科, 云南 昆明 650032;
2.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呼吸三科, 云南 昆明 650101
关键词:肺癌 甲基化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P16 T-钙黏蛋白13 信号传导通路基因 
分类号:R734.2
出版年·卷·期(页码):2019·38·第二期(333-33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中抑癌基因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P16、T-钙黏蛋白13(CDH13)和信号传导通路基因(RASSF1A)甲基化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10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和100例正常人血液标本,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患者血液中MGMT、P16、CDH13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发生情况。结果:肺癌患者血液标本中MGMT、P16、CDH13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36.00%、55.00%、35.00%和27.00%。患者血液标本基因MGMT、P16、CDH13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的多项指标联合检测明显优于各指标的单独检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液标本基因MGMT (χ2=6.261,P=0.012)、P16(χ2=4.355,P=0.037)、CDH13(χ2=4.408,P=0.036)和RASSF1A (χ2=4.269,P=0.039)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与患者吸烟指数明显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液标本基因MGMT、P16、CDH13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与患者组织标本中MGMT、P16、CDH13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保持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液中MGMT、P16、CDH13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的联合检测可以成为临床筛查和诊断肺癌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冯晓云,严玲玲,陆志斌.探讨肺癌患者CEA、SCC-Ag和SF经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综合分析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学,2016,44(10):1378-1382.
[2] 王琴,但小苹,田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2016,44(5):737-740.
[3] 张少伟,薛志强.甲基化在肺癌研究领域的相关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17,20(9):635-640.
[4] 王雪玮,史卫红,王熙才.DNA甲基化在肿瘤中的调控机制及其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7,24(5):558-566.
[5] 程斌,钟里科,王增,等.从肺癌组织提取高纯度总RNA方法的优化及应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6,33(5):539-543.
[6] 凌止鸿,李月明,陈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对靶向治疗的疗效影响及生存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2):207-209.
[7] 张标,杨军.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236例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27(2):179-182.
[8] 王峰,李梅,朱建伟,等.miRNA-221在行完全切除术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患者生存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5(3):332-336.
[9] 陈康,李坚,李玫瑜.FAAP20和RAD51C基因敲减对肺癌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26(1):5-10,16.
[10] 刘莹,王圆圆,贾文青,等.肺癌患者血清p16、FHIT、APC基因甲基化检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52(1):51-54.
[11] 华丽,覃莉,岳海英,等.EGFR和KRAS基因状态对肺癌脑转移放疗敏感性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5(6):947-951.
[12] 曹丽,孙阳阳,曹若琼,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RUNX3、RASSF1A、3-OST-2、DAPK、PTPRO基因甲基化状态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43):84-87.
[13] 王琴,但小苹,田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2016,44(5):737-740.
[14] 牟坤,杨福利,亓久德.序贯性用药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6,44(4):516-519.

服务与反馈:
文章下载】【发表评论】【查看评论】【加入收藏
提示:您还未登录,请登录!点此登录
您是第 412148 位访问者


copyright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联系电话:025-83272481 83272483
电子邮件:
bjb@pub.seu.edu.cn

苏ICP备09058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