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期刊介绍通知公告编 委 会投稿须知电子期刊广告合作联系我们
最新消息:
肝瘿线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志鹏1  王长松2 
单位:1. 东南大学 医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9;
2.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中医内科, 江苏 南京 210009
关键词:肝瘿线 原发性肝癌 舌象 文献综述 
分类号:R735.7;R241.25
出版年·卷·期(页码):2014·33·第六期(828-830)
摘要:

超过4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舌缘有青色、紫暗或带有瘀斑瘀点的线状、条状、斑状或不规则形的斑块,境界分明,可凸起于皮面,称"肝瘿线",此特征自发现数十年来,被作为调查原发性肝癌的粗略指标,可提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情评估有指导意义.本文就肝瘿线的形态特征、相关中医理论、形成机制、临床意义、相关研究的缺点和展望进行阐述.

参考文献:

[1] 童国瑔,黄永融.原发性肝癌舌诊特征的发现—肝瘿线[J].福建中医药,1962(6): 7-8.
[2] 李乃民.中国舌诊大全[M].北京: 学苑出版社,1995: 1.
[3] 冯晓灵,聂玉萍,吴恒举,等.128例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与舌象的关系分析[J].江苏中医,1991,12(1): 41-42.
[4] 王榕平.原发性肝癌的肝瘿线与血液流变学关系初探[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12): 734-735.
[5] 韦金育,陆祖才,王太存,等.原发性肝癌舌象的临床观察及其与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1988(11): 518-520.
[6] 程桂丹,陆枫林.肝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0,29(2): 215-219.
[7] 陈泽民,李泽浩,江建平,等.肝癌病人舌质与微循环的关系—附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9(3): 44-45.
[8] 秦志祥,王毅强,廉爱兰,等.86例癌症病人舌质的综合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1999,13(1): 59-60.
[9] 陶晓辰,李文.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脉、舌象与生化免疫关系的探讨[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7): 405-406.
[10] 顾宇,陆枫林.肝癌标记物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2009,37(1): 76-78.
[11] 童国瑔,陈利铭,林宝荣,等.肝瘿线对原发性肝癌诊断、鉴别诊断价值的探讨[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4(1): 212.
[12] 童国瑔,陈利铭,林宝荣,等.肝瘿线调查肝病(肝炎后、慢肝、肝硬化、肝癌)初步探讨——大洲贮木场调查小结[J].福州医药,1986(4): 1-3.
[13] 曾秀池,试述癌症舌象的现代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7): 461-462.
[14] 韦金育,吕琳,陈秀珍.71例肝积舌病人的甲襞微循环观察结果分析[J].浙江中医杂志,1992(1): 34-35.
[15] 徐飞,汪自源.213例癌症病人的舌质改变分析[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1): 28-29.
[16] 江苏省启东县合丰公社医院肿瘤防治组.舌两侧青紫色斑块与肝癌关系的观察[J].新医药学杂志,1975(9): 6.
[17] 吴君德.肿瘤患者舌象特点的临床研究[D].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2011.
[18] 刘金明.原发性肝癌的中医体征研究[D].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
[19] 刘庆,凌昌全,马传红.原发性肝癌的舌象研究[J].肿瘤防治研究,2003,30(4): 337-338.
[20] 刘庆.原发性肝癌舌象"肝瘿线"探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21(6): 3-5.

服务与反馈:
文章下载】【发表评论】【查看评论】【加入收藏
提示:您还未登录,请登录!点此登录
您是第 418130 位访问者


copyright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联系电话:025-83272481 83272483
电子邮件:
bjb@pub.seu.edu.cn

苏ICP备09058364